混合因子设计和组间设计
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category (1)
icon
password
2*2混合因子设计(Mixed Factorial Design)和2*2组间设计(Between-Subjects Design)是两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法,它们在如何分配参与者以及处理变量的方式上有所不同。以下是这两种设计的主要区别:

2*2 混合因子设计 (Mixed Factorial Design)

  1. 定义:在这种设计中,至少有一个因素是组内因素(within-subjects factor),即每个参与者都会经历该因素的所有水平;同时至少有一个因素是组间因素(between-subjects factor),即每个参与者只会被分配到一个特定的水平。
  1. 示例
      • 在你提供的研究中,第一个因素是“虚假信息的存在与否”(presence or absence of a falsehood),这是一个组间因素,因为参与者要么看到包含虚假信息的视频,要么看到不包含虚假信息的视频。
      • 第二个因素是“政治立场的一致性”(political alignment),这是一个组内因素,因为所有参与者都要观看两个视频(一个与他们的政治观点一致,另一个不一致)。
  1. 优点
      • 可以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。
      • 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数据,因为每个参与者会提供多个数据点。
  1. 缺点
      • 组内因素可能导致顺序效应或疲劳效应(如果实验时间较长),需要通过随机化或其他控制手段来减轻这些影响。

2*2 组间设计 (Between-Subjects Design)

  1. 定义:在这种设计中,所有的因素都是组间因素,即每个参与者只接受一种实验条件。这意味着每个参与者只会经历一个特定组合的实验条件。
  1. 示例
      • 在你提供的研究中,Study 4使用了2*2组间设计。每个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四个可能的实验条件之一:右倾/左倾视频(政治立场一致性)和存在/不存在虚假信息(presence or absence of a falsehood)。每个参与者只观看一个视频。
  1. 优点
      • 避免了组内设计中的顺序效应或疲劳效应,因为每个参与者只经历一个条件。
      • 数据分析相对简单,因为每个参与者只提供一个数据点。
  1. 缺点
      • 需要更多的参与者来达到相同的统计效力,因为每个参与者只提供一个数据点。
      • 不能直接分析不同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,除非有足够的样本量来确保各组间的可比性。
 
Prev
PSM
Next
Loading...